中國歷史上,先后兩百多年的戰(zhàn)國時期,將星璀璨,其中秦國的白起、王翦,趙國的李牧、廉頗被譽為“戰(zhàn)國四大名將”。
這四個人當中,論軍功無疑是白起最大,他為秦后來一統(tǒng)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(chǔ),甚至說他是秦統(tǒng)一中國最大的功臣也一點都不為過,他也因其赫赫戰(zhàn)攻而被后人譽為“戰(zhàn)神”!
白起幾十年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就是與趙國的“長平之戰(zhàn)”,對,當時的趙國主將就是那個為后人貢獻了“紙上談兵”這一成語典故的趙括。在這一戰(zhàn)中,白起制造了可能是人類戰(zhàn)爭史上最殘酷的一幕:坑殺了40萬趙國俘虜。
這么個為秦國立下無人可及戰(zhàn)功的大功臣,他后來的命運如何?
被秦昭王所殺!
“白起之死”是戰(zhàn)國最大的一起冤案,這其中當然有秦昭王想奪回軍權(quán)的深層次原因,但直接的原因是:白起不聽令,不服從分配。
事情簡單說是這樣的:長平一戰(zhàn)后,趙國元氣大傷,白起建議秦昭王,趁熱打鐵一股作氣,打到趙國首都邯鄲去,把趙國給端了。但時任秦國丞相的范睢是個心胸狹窄的人,他擔心白起如果把趙國滅了,那功勞就遠在他之上,他就得靠邊站了。因此他收受了趙國賄賂后,以秦國剛打過戰(zhàn),將勞兵疲為由,勸秦昭王暫時停止攻趙,秦昭王聽從了他建議,停止攻打邯鄲。
幾年后,秦國重新發(fā)動攻打邯鄲的戰(zhàn)爭,戰(zhàn)爭打得很不順利,因此秦昭王想讓白起重新掛帥,但白起不僅拒絕出山,還冷言嘲諷。秦昭王一怒之下,先將其貶為士兵,后來更是賜劍令其自殺。
一代將星,就此隕落……
白起之死,固然讓人唏噓,但因自恃功高,不聽從組織分配而釀成的悲劇,古今中外歷史上屢有發(fā)生。
“白起之死”給人的警醒是: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,如不聽從分配,組織尚且不能容忍,更別說未有功勛之人。
企業(yè)作為一個組織,必須有紀律來約束組織成員,作為組織成員,必須適當收斂個性,服從組織的分配。因為:
沒有一個組織可以容忍組織成員對紀律底線的挑戰(zhàn)!